close

【廣播聽打逐字稿練習作品整理】【寶島聯播網】《寶島有意思》專訪三采文化曾雅青總編輯 迎接自然老去的《老衰死》 
 
備註: 
   
1. 本集廣播錄音檔逐字稿為本部落格使用者練習逐字稿之練習作品。  
  若要採用,請再自行反覆聽過錄音檔,說話者說話內容&逐字稿內容再三確認。(因為怕造成誤會。感謝合作。)  
2. 本部落格練習之逐字稿作品,為本人自行選擇的,非業配。  
3. 本人因為想了解更多有趣的、有用的知識內容,聽完之後,可讓自己反覆省思、找到自己適合值得學習的部分,也練習逐字稿聽打,藉此進步。也藉此逐字稿,分享給大家。  
 
廣播錄音檔總長:00:23:56 
https://youtu.be/5O_h8Lez5wM 。 
發佈日期:2017年7月6日 
 
 
主持人:嗨,我們現在收聽《寶島有意思》,我是賴靜嫻。今天要跟大家介紹一本書,它的名字叫做《老衰死》,這就是我們到了一個歲數,會比較年長,也會比較衰弱,也會死掉,大家都一樣。不過現在全世界對這一段的人生要如何度過?我們身邊的人要如何一起面對?有多了很多不一樣的看法,這本書是日本的NHK國家電視台他做了一個長期的深度報導。全世界的人對這一段時間,看法都在改變。現在現場訪問的是這個三采文化的總編輯曾雅青。雅青,妳好! 
 
曾雅青:靜嫻妳好,大家好。 
 
主持人:大家都說『我不會說臺語啦。』 
 
曾雅青:是… 
 
主持人:這本書的封面…這個《老衰死》,這個看起來會不會擔心不好賣? 
 
曾雅青:會啊,(笑)很驚悚。 
 
主持人:很驚悚喔? 
 
曾雅青:對,不過我們一開始在選這個書名,也是很掙扎了很久,但是其實我們發現台灣的社會越來越進步,然後老人家也越來越進步。所以,他們慢慢可以接受這樣子的一個主題,只是一開始會很驚悚,但是我們也希望透過口碑,讓大家可以把這樣的觀念去做一個說明這樣子。 
 
主持人:雅青我問妳喔。 
 
曾雅青:是。 
 
主持人:像是說老了,比較多歲了,再來就是衰弱嘛,對吧? 
 
曾雅青:是。 
 
主持人:然後,再來就是『報到』去嘛,那為什麼會變成一本書? 
 
曾雅青:我想可以先談一個問題喔,就是說其實現在醫療,不好意思,我就直接講國語。 
 
主持人:嗯嗯,沒關係。 
 
曾雅青:現在醫療其實非常非常的進步,所以就變成是說,其實大家的問題不是…不是怎麼樣,而是死不了。 
 
主持人:嗯。 
 
曾雅青:很多的疾病,其實它都是可以治療,或者是慢慢去控制的。 
 
主持人:嗯哼。 
 
曾雅青:對,但是有一些…就變成說高齡化,其實是未來全球的一個趨勢,就是大家的那個壽命一定會越來越長。 
 
主持人:那是當然囉。 
 
曾雅青:是,對,所以就變成是說,大家的壽命就一定會越來越長,所以其實所謂這本書的書名《老衰死》,其實它有一個很簡單的定義就是說,其實它的『老』是指細胞一定會慢慢地老化,就是一個很自然的現象。,然後『衰』是因為我們的…比如說,我們的身體機能、五臟六腑、骨頭會鬆啦,骨質疏鬆或者是關節啊,然後各種的臟器啊,基本上運行了七、八十年、八、九十年,它就會開始衰老、衰弱。然後接下來就會死亡。但是這種死亡,其實是一種無痛的死亡,那這個就是一個非常天然、非常自然的一個現象,對。 
 
主持人:那… 
 
曾雅青:所以… 
 
主持人:到死亡這裡啊。 
 
曾雅青:是。 
 
主持人:我打一個岔喔。 
 
曾雅青:是。 
 
主持人:就是說…那這個都是…大家都希望延緩啦。 
 
曾雅青:是。 
 
主持人:那NHK就是…他花費了這麼多精神,在做這個…解釋這一塊,是要讓大家知道『就死亡就沒有呼吸嘛』,還有很多選擇嗎? 
 
曾雅青:是,其實我們很喜歡講『善終』。 
 
主持人:嗯哼。 
 
曾雅青:我不知道,就是大家就會覺得說『善終』就是福報,那我不知道就是以前像我阿公那個年代啊,我們就是不會去…就是不會說像現在就死在醫院裡,就是都會在家裡,因為那時候醫學…應該說醫療、醫學不會那麼發達,那就是在家裡就是慢慢、慢慢地就是老去。其實這個可能就是所謂的『善終』。像我們這本書有一個…一直在推廣『善終』的一個陳秀丹醫師,他那時候就在跟我講這件事情的時候,我才恍然大悟說『喔!原來我阿公那個時候,是真的他很好命』所以他才有辦法在家裡善終。 
 
主持人:嗯,因為在家裡過世的意思是,也沒有做什麼…什麼心肺復甦術。 
 
曾雅青:對,也不會一直給你電療。 
 
主持人:幫你電療、幫你插管。 
 
曾雅青:對,也不會給你插管,也不會給你、給你做很多…比如說、比如說在…,其實我覺得全世界都一樣啦,台灣那時候…台灣講的是『善終』,那其實這本書裡頭,它有提到一件…一個日本的案例,它就說…其實日本有一個島上,那他們的習俗就是…老人家即將就覺得說…他好像…就是好像即將走到生命的一個盡頭了,那他就在他的床邊放一杯水。 
 
主持人:哦? 
 
曾雅青:然後放一杯水,如果呢,這個老人家他還可以把水拿下來、拿起來喝,那就代表說他還有這個求生的一個意願,跟他的身體機能是還OK的。那如果不行,他們就會慢慢、慢慢地,大家就會慢慢地陪伴他,然後接受他,然後就是嚥下最後一口氣。 
 
主持人:嗯嗯。我有看這個書,有一直在提到就是比較自然的方法,就是你開始年紀大到衰弱的時候,那可能要認知到那一個點啦吼,不是又再積極地在那裡… 
 
曾雅青:對,不再積極地治療。 
 
主持人:對對。 
 
曾雅青:對,其實我覺得台灣現在觀念有一點…,或者是大家可能意見很多,舊觀念上面有一點混淆啦。 
 
主持人:嗯哼。 
 
曾雅青:那其實在這本書裡頭,比如說大家之前就是吵得很兇,就是說我要簽那個…那個… 
 
主持人:安寧緩和。 
 
曾雅青:拒絕延命治療,或者是不要插管、不要做任何積極地治療這樣子,我覺得其實…我們有跟一些醫師討論過這個部分,對,到底怎麼去判斷?比如說,他失智症,那他吃不下東西,你還要給他插管嗎?那到底要不要插管?因為子女或者是家人一定會希望如果有機會,一定不要放棄這樣子。那我覺得這個目前台灣…嗯…還有一些些空間啦,就是說包含家屬,然後包含醫療者,或者是很多的…觀念上面,可能還需要再去一些釐清跟溝通,因為大家所接收到的,很多都是片面的訊息。那如果以這本書來講,其實它提到的就是說,所謂的『老衰死』是說,我不要…簡單來講,我不要去拒絕(後面改口修正),我要拒絕延命治療,那什麼是『延命治療』?就是說,其實你這個…你不管是疾病、癌症或者是你是老化,其實醫師都可以去判斷說…我這個還有沒有…開刀還有沒有機會?治療有沒有機會?那如果有機會,我們當然要積極。可是如果說,他已經年紀大到他已經沒有辦法開刀了,或者是他已經就是風險非常高了,那還要不要再去做這個積極性的治療? 
 
主持人:我們現在談到…我們都是從…好,那技術上可行啦。 
 
曾雅青:是。 
 
主持人:就是以現在的醫療的品質,樣樣都嘛可行。 
 
曾雅青:對~就是這樣啊,所以大家就覺得說『我不要放棄』,可是這個吼…對…對病人來講,對躺在病床上…,因為我們曾經跟醫師聊,他是說你無法去想像一個病人他已經躺了大概好幾年了,然後都生爛瘡了,然後他根本沒有意識了,他只是透過一個所謂的…嗯…可能…經管治療,就是拆管是用…他可以維持他所謂的生命機能,可是這樣到底有沒有意義?這是現在在討論的一個很重要的一個思考。 
 
主持人:會造成這樣,也是有的晚輩他有壓力。例如說,我的爸爸、我的媽媽他就是可以再活下去啊,那我為什麼要放棄? 
 
曾雅青:是。 
 
主持人:那還是說,現在的人就…也很辛苦,也放棄,可是家族討論的結果,而且我們台灣還很…也很在意別人的看法。 
 
曾雅青:還沒有簽遺囑是不是? 
 
主持人:不一定啊,有的人說啊,我們如果放棄他,別人會說我們很不孝順嗎?『還可以救,為什麼不救?』 
 
曾雅青:是、是。 
 
主持人:會有很多想法在這個時候,挑戰家屬。 
 
曾雅青:是。 
 
主持人:對不對?那在這個書上,怎麼解釋這一塊? 
 
曾雅青:其實我覺得…我曾經聽過醫師講,然後在這本書上,他也提到,他就提到說…其實…當然那個判定的部分,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,就是說我是不是還要再做積極的治療?或者是說,老人家有沒有辦法再承受積極的治療?那當這個部分…它是一個非常困難的決定,那大家也都不希望放棄,但是有一件事情是,其實身為家屬,大家一定都不希望老人家他痛苦。 
 
主持人:嗯。 
 
曾雅青:對,那其實我們知道有很多就是老人家他其實已經放棄了,可是就是因為家屬他不願意放棄,所以造成後面很多的一個問題。那在這本書裡頭,它有提到就是說,其實到最後這一段時間,不必做任何事情,你只是陪伴在身邊,其實這是一個最好的一個告別。因為吼,其實不代表說,我不做任何的事情,他就會離開、他就會馬上走,對,因為身體還是有一個自然的機能。像這本書裡頭,他一直強調就是說,這個機能有可能短則一、二個禮拜,有可能是一個月,可是它可以讓陪伴者,就是家人跟即將離去的一個長者,好好地告別。那我覺得他維持著…他所呈現出來就是…裡面有非常多故事在講,就是說…這個對老人家來講,其實他是非常…順心的,他是沒有痛苦的。那為什麼沒有痛苦?其實它是有科學上的根據。對家屬來講,其實反而吼,我們看到案例是…比如說,本來大家在外面,可是最後這一個禮拜,或最後這二個禮拜,大家就聚集在這個…老人家的身邊,然後就聊天,就像在家裡一樣,他也許在家裡,也許在安養院,就在家裡一樣聊天啊、陪伴啊,那反而是慢慢、慢慢…大家可以去接受老人家生命走到盡頭這件事情,可以去慢慢調適,而不是說呼天喊地,或者是說變成是怎麼樣子。他反而是另外一種…就是說可以好好告別,然後好好去調整這個面對死亡的這個心態,然後對老人家來講,他又不會痛苦。對。 
 
 
主持人:我們現在訪問到的,就是…《老衰死》,這個人到了最後,就三個階段,慢慢地變老、就衰弱、就這樣子死亡。 
 
曾雅青:是。 
 
主持人:這本書主要是說,要好好地告別啦,我們希望…當然也是有病痛過世,但是是自然的,比較自然老去,比較沒有痛苦的。 
 
曾雅青:是。 
 
主持人:那我想再…三采文化他出版這本書的時候,我們現在訪問到的是他們的總編輯,雅青妳很年輕啊。 
 
曾雅青:沒有、沒有。 
 
主持人:妳可以想像說有一天…我問妳喔,妳自己老實說,有一天妳真的要、要到這個程度,妳會接受《老衰死》嗎?還是妳會跟妳的小孩說『不行!我要衝』? 
 
曾雅青:我一定是接受《老衰死》,因為我老實說吼,我們看了這一些資訊,我覺得我們的工作很幸運,就是我們看了很多這個部分的一些文件,然後或者是一些相關的一些報告,然後我們也再跟國內很多的醫師在討論這件事情的時候,我們就會發現說,其實很多的東西是因為不了解而害怕。其實這本書他有提到,我可以再分享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哦,就是這裡頭有提到一個、一個案例就是…一個老太太她住進…我們書裡頭的一個很重要的就是○○安養院#(11:41),那這個安養院其實它的目的是不做任何積極的治療,就是陪伴。那,醫護人員所做的工作就是陪伴家屬、陪伴這個…老人家度過人生最後的一個階段。 
 
主持人:那這個時候… 
 
曾雅青:是。 
 
主持人:是基本的,例如說我是有打點滴嗎? 
 
曾雅青:沒有、沒有。 
 
主持人:都沒有喔? 
 
曾雅青:他們都不做這個事情。 
 
主持人:喔~就、就很… 
 
曾雅青:他們不做這件事情。 
 
主持人:就是很陽春? 
 
曾雅青:你知道嗎?裡面有一個非常感人的例子,有一個老先生他為了照顧他的…他太太,他就說…因為他們都不做任何的什麼打點滴或者是其他的部分,他們就是讓他自己吃。然後,他就是…其實他太太到後期,就已經沒辦法吃下任何東西了。那,老先生就是餵他吃…就是他們所謂的就是果凍,但這種果凍是專門在補給營養用的果凍。然後,他就從二顆果凍,比如說三百大卡,到…餵到只剩下、她只能…太太只能吞下大概半盒的果凍。然後他就跟醫護人員講說,我太太照顧我一輩子,她每天都煮飯給我吃,在她人生最後的這一段時間,我要一口一口慢慢地餵她,然後,讓她慢慢地就是走向最後的這段日子。那再透過跟他…醫護人員做的只是記錄、陪伴,看看他有沒有什麼那個…,但是就是到最後的這段時間的時候,當她真的吃不下去的時候,他也知道說其實…她其實是很安詳的,他知道他太太是很安詳。對,所以,我覺得這個是很令人感動的,因為最後這一段時間,其實他們就是都沒有遺憾,對,甚至就算不能講話,那種陪伴其實我相信躺在病床上,他太太也是非常能感受得到的。 
 
主持人:我想這個故事是說,最後面對死亡那一個期間,可能是家屬,還是最親近、最愛的人可以掌握那個面對死亡的tempo啦。 
 
曾雅青:是。 
 
主持人:那個…那個…整個可以大家共同感受說我們怎麼度過。那如果一般比較衝的,醫院就是…反正隨時就又有什麼急救啊,還是什麼病危通知。 
 
曾雅青:是,打強心劑。 
 
主持人:會一直在那種抗爭… 裡面很緊張,你也不知道何時要離開,對吧? 
 
曾雅青:是。 
 
主持人: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好好道別? 
 
曾雅青:甚至我們還有聽過就是,其實老人家已經到最後,就是他也沒辦法開刀了,然後也知道就是…已經擴散了,可是可能…家屬還會說『那可不可以做化療?』可是其實它對他來講是沒有用的,對。 
 
主持人:這個無效醫療,有時候是為了這個家屬,那我們都…當下很急嘛,都會想說是為了親人做的啦,對吧? 
 
曾雅青:是。 
 
主持人:那像在這裡面,國外的…所謂面對最後一刻,這個NHK的研究裡面,他們就是…真的就是什麼都不做嗎?就是只有醫療人員的陪伴跟家屬這樣? 
 
曾雅青:應該這樣講,就是他其實不只是採訪日本,因為日本的情況…東方國家還是會有這個…比較慢啦吼,就對這個所謂高質量死亡這件事情,所以他們其實也去採訪了比較先進的,比如說包含歐洲或美國,對。那,其實它裡頭有一個表,讓我們那時候看了也是非常非常的訝異,就是說…比如說你死亡的品質來講,的確,真的就是以歐洲,包含澳洲、紐西蘭這些,是非常…就是排行是非常前面。那倒數的就是中國啊、印度,就是亞洲這些國家,那他們是不是什麼都不做?就我們來看,對,他們真的是什麼都沒有做,就是他們可能連那個…嗯…注射營養針這件事情,他們都…不會去做。因為他們就是很真正的就是打從心裡相信,就是說『咦,其實這就是一個細胞慢慢慢慢…衰老,然後停止它的一個機能,然後就算你給它補充營養,它可能身體的機能,它也會拒絕,它也沒有辦法吸收。』所以他其實就已經在為他的人生最後一段路做準備。比如說我們看到法國,法國其實目前看起來似乎是就是…這個執行得最徹底的。然後,他們是連…就是營養針都不打。 
 
 
主持人:哇! 
 
曾雅青:對,就是有些可能他還會打個營養針啦或者是等等的,他們是連營養針都不打,對。 
 
主持人:那這樣…如果他有病,對吧? 
 
曾雅青:對。 
 
主持人:如果到時候很痛的話,會不會這樣? 
 
曾雅青:會不會說我要死亡的這個時候,會不會很痛,對不對? 
 
主持人:對啊。 
 
曾雅青:對,其實我覺得很多的子女他們很擔心的就是怕老人家死前會痛,會痛這件事情。可是它這裡頭其實有提到就是說,他們去找了很多歐洲跟美國的觀念,因為這其實很難啦,因為在…你要怎麼知道他死前會不會痛?沒有人會告訴你啊。但是他從科學裡頭,他們有發現很多的論文提到,就是那個過程是在於說…很有趣喔,就是當你一旦啊,就是進入所謂細胞的一個老化,然後身體自動慢慢開始就是沒有辦法接受任何營養的時候,它就會進入一個低營養的一個狀態,然後慢慢慢慢…它可能就會脫水。 
 
 
主持人:喔~ 
 
曾雅青:對,但是這個時候,很妙的是,很多的文獻提出說,發現那個止痛的作用就會開始啟動,因為大腦會開始分泌就是有止痛作用的一種那個腦內啡,就是現在也很流行就是同體(17:26)的這種東西,它就會造成就是我們在感覺上面的一個…就是喪失,所以就不會感覺到疼痛。 
 
主持人:這樣吼。 
 
曾雅青:對。 
 
主持人:我看到書上有一個說…那是日本的一個太太。 
 
曾雅青:是。 
 
主持人:已經要過世的時候,他就說…先生就想到說她很喜歡吃冰淇淋。 
 
曾雅青:對,很感人,是。 
 
主持人:就、就最後就買冰淇淋給她吃,吃一口喔。 
 
曾雅青:對,她就是…其實這一段的,讓我那時候看得也是…就是很想哭,真的,就是她其實是臨終前就是…她會有什麼心願?其實到那個時候就是很小很小,她就是一口冰淇淋的一個喜悅,因為我覺得這個○○療養院(18:10)的書裡頭有提到這個吼,這個醫護人員非常非常的…就是有心啦,他就是說『我聽說…』,因為那個醫病關係是很好的,他不會說是…只是在治療,他其實是在治療我們的心,照顧家人跟那個病人的心理,他就是說『我聽說吼,這個老奶奶她以前啊,喜歡吃冰淇淋,那其實她什麼東西都已經吞不下去了,可是啊,要不要給她…就是含一口冰淇淋在嘴巴看看?然後她也許會想要吃一點東西這樣子』。然後所以他們就用小湯匙慢慢慢慢…一口,只是在她的嘴唇,也沒有硬喔,就是舌尖上,本來老太太其實已經、已經很久都昏迷了,這時候她可能就…發現說她眼睛微微地睜開,對,微微地睜開。然後家人看到也很開心,就好像一個…大家反而就是『哇!老太太睜開了,好像就是在跟大家說,欸,我準備好了,我準備好了』這樣子。甚至連國外留學的孫子什麼的都趕回來,然後就是跟老奶奶道別這樣子,那她最後也點點頭喔這樣。其實這就是一個很…很溫馨,然後很圓滿,我覺得也是滿像我們中國人在講就是『善終』,對。 
 
 
主持人:要做善終,我覺得這個病人就是到最後一個選擇啦,我覺得家屬要做很多充分的決定,會不會…例如說我本來決定什麼都不做,要善終,可是最後好像…覺得搞不好… 
 
曾雅青:放不下。 
 
主持人:對,又放不下,還是旁邊有人跟你建議。 
 
曾雅青:對,其實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出這一本書一個…很重要的一個初衷,那我覺得其實真的…嗯…沒有辦法讓家…就是說當你遇到的時候,其實我覺得他是需要很多的幫忙,比如說,也許平時我們在觀念上面的一些討論、釐清或者是了解。然後,再來是說我覺得醫護人員或者是…家屬本身,特別是醫護人員他們也是慢慢要開始有這樣子的一個觀念跟想法。那因為我們其實出很多類似這樣的書,但是我們就覺得說,其實這幾年來,台灣的醫療人員他們有非常大的一個改變,對,因為其實這裡頭…書裡頭也提到說,其實很多醫師是反對的喔。 
 
 
主持人:喔,醫師的天職是救人啊,對不對? 
 
曾雅青:對,因為醫師覺得我的責任,我就是要跟死神拔河,我如果讓他什麼都不做,我就是輸了,對。 
 
主持人:我還要拔贏呢,對吧? 
 
曾雅青:對,他會覺得說我就是輸了,因為你知道就是有很多的評鑑,或者是很多他們所謂的績效等等,就是…是不是能夠繼續治療下去這樣。但、但是這個有時候跟健保制度、跟很多關係都有,都有關係。但是,我覺得在這二、三年來,其實台灣的醫護人員已經不僅僅只是講『安寧療護』這件事情,他們會對所謂的一個…嗯…那個病人或者是老人家他們的一個照護,會從醫療本身延伸到心理、心理的這個層面,包含就是老人家跟家人本身,對,我覺得這是滿大的一個改變。 
 
主持人:我想今天訪問到的這一本是《老衰死》。 
 
曾雅青:是。 
 
主持人:大概是本節目訪問以來,這個最不吉利的(笑) 
 
曾雅青:不會、不會,我覺得這是一個…我覺得…嗯…其實我們…我們發現…就是我們自己周遭的一些、一些朋友或等等,其實我們發現有時候老人家喔,他並不是不願意講,只是說…子女、做子女的,或做晚輩的,是不是能夠就是…也能夠很坦然的…,因為我覺得真正…不能說所有的老人家都是這樣,但是有些老人家其實他們已經慢慢可以去接受、去討論這件事情。 
 
主持人:這是人生的一部分,還是一定會來的。 
 
曾雅青:是,就像是這裡頭其實有一個日本的一個女星她就提到,她就說其實生跟死一樣,就是一個生活的日常,對。 
 
主持人:我想吼…其實這生…跟…一開始…,有開始,就有結束啦。我們都知道,只是…開心來的時候,大家都開心嘛。走的時候,咦,因為它就會牽扯到整個家族,它是平時共同的價值觀。所以當我們都認為說,我們一定要為了我們的長輩衝衝衝的時候,事實上,他受的痛苦,可能比我們想像中還要大很多。所以,怎麼樣比較面對…比較自然的…,就是所謂的比較有品質的離開吼,是這本書的趣味,真的要看一下。 
 
 
曾雅青:是,其實很好看,裡頭的故事我覺得其實它並不是很嚴肅的話題,對,它是透過非常多的故事,來分享這個觀念。那因為大家會禁忌去談,是因為可能不了解、不知道,沒有、沒有看過,對。 
 
主持人:那我想,這本書已經出版了,而且很不容易,是日本的國家的電視台NHK,他還做了一個除了日本,還跨了…像美國、紐西蘭、法國很多國家說跟長輩最後那一段,人家是如何面對?還有很多珍貴的數據在裡面。 
 
曾雅青:是。 
 
主持人:那很謝謝我們的三采文化接受訪問。 
 
 
 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OnceInALifeTime 的頭像
    OnceInALifeTime

    簡單生活。

    OnceInALifeTi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