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電視節目逐字稿】2019/09/12 (四) 公視《有話好說》台東最短壽 男性少活7年 國人均壽80.7歲! 
   
備註:   
       
  1. 因為本人想增廣見聞、了解更多有用的知識內容之用,可讓自己反覆省思、找到自己適合值得學習的部分,也練習逐字稿聽打,藉此進步。也藉此逐字稿,分享給大家。    
      
  2. 本部落格練習之逐字稿作品,為本人自行選擇的,自主逐字稿。
          
  3. 謝謝公視《有話好說》節目,讓我收穫很多,接觸了很多新知識與許多不同的觀點。    
       
       
  PTSTalk,發佈日期:發布日期:2019年9月12日,https://youtu.be/pbIZQCqYIX8 。   
 
  2019/09/12 (四) 該集節目於《有話好說》官方臉書直播影片存檔網址:    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TStalks/videos/2368279900054484 。 
 
 
 
 
 
 
主持人:陳信聰 
 
來賓: 
吳玉琴(立法委員) 
陳景寧(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) 
朱顯光(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副執行長) 
洪素卿(資深媒體人) 
 
 
陳信聰:觀眾朋友你好。先來看兩張圖就知道今天要談什麼,先來看這個是內政部統計處最新的一個統計資料,大家最關心的就是「我可以活多久?」啦,有辦法活多久啦。說實在,這是一個好的訊息,大家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,創下人類史上、臺灣人壽命最高的紀錄。女性平均的壽命是84歲;男性的可能操勞過度、還是愛抽菸、愛喝酒,還是喜歡x飆車(00:00:50)啦,我們的男性平均壽命只有77.5歲,硬生生,男性比女性就少活了七年。 
 
那全部、全臺灣人、所有平均下來,男生加女生,抱歉,再上一張啦,我們平均壽命是80.7歲,這個是最高的紀錄,那當然不是說我們的基因一直變越來越好,一定是我們的醫療資源越來越多。當然也可能對我們的健康觀念或是公共衛生,有時候整個很明顯的幫助、提升,這是一個重要的,男性、女性跟全體國民的平均壽命的統計,最新資料出來了,恭喜中華民國的所有人都可以越活越久啦。 
 
但,活得久,不一定活得好,這是一個很大的關鍵,所以,今天我們會談到一個「長照制度能不能好好地推動?」,特別是在機構的部分,現在政府有一個比較新的,就是如果你是去住……別說「養老院」啦,安養機構也會有長照的這些補貼。 
 
 
但,另外一個,我們來看下一張,這個是很重要很重要的。台東人,不能說「最短命」啦,但確實他們平均壽命是全臺灣所有縣市裡面,最短、最少的。我們來看看,臺北市,也不是說臺北市民基因就特別好,或者是說,健康觀念就特別好。你去想喔,你光是臺北市,還有新光醫院,還有馬偕醫院,還有台大醫院,還有長庚,每樣都有,所有的大醫院、中醫院、小醫院、小診所,實在大概是走幾步路就有一間。 
 
 
臺北市的市民,平均壽命83.63歲。那最慘的是臺東縣,臺東縣民只有75.79歲。83(歲)減掉75(歲),硬生生大概就少活了八年,是什麼道理?其實也不用想,醫療資源的欠缺,你如果去想,如果大家有去臺東玩的話,大概也只有臺中市,那是在臺東縣很難端那邊喔,有什麼臺東署立醫院啊,好像還有一間馬偕醫院的樣子? 
 
女來賓:臺東馬偕。 
 
女來賓:還有基督教醫院。 
 
朱顯光:基督教醫院。 
 
陳信聰:還有東基? 
 
女來賓:嗯,東基,對。 
 
女來賓:聖母,聖母醫院。 
 
陳信聰:大概就三、四間。 
 
女來賓:嗯。 
 
陳信聰:比較像樣的啦。 
 
女來賓:嗯。 
 
陳信聰:比較像樣的是說,可能有ICU啊,或者是說,你真的有所謂的重症啊,或是說,什麼樣的比較重要的疾病,可以去做急救、可以去做醫療處置的。 但是,你如果真的發燒,譬如說,你在池上,欸,池上很熱鬧耶,池上你如果嬰兒發燒、還是長輩發燒,該怎麼辦?抱歉,要送到大間醫院還要一個多鐘頭。 
 
很明顯地,因為醫療資源的極度分配不平均,使得臺灣出現一個非常嚴重的現象,臺北市民的平均壽命可以83.6(歲),幾乎是84歲;而臺東縣民只能活到75歲多。這個問題怎麼解決?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公共衛生的統計數字,政府絕對要來正視這件事情。 
 
今天我們來談一談,從內政部所公布的、最新的中華民國所有國民的平均壽命來看看,包括說,醫療資源的分布、包括公共衛生政策,當然也包括長照體系如何改進。 
 
來介紹四位特別來賓,首先歡迎是對「長照」長期關心的立法委員,吳玉琴,玉琴姐你好。 
 
 
吳玉琴:信聰好,各位觀眾大家好。 
 
陳信聰:再來歡迎是家總啦齁,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的秘書長,陳景寧,景寧姐你好。 
 
陳景寧:觀眾晚安。 
 
陳信聰:臺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的副執行長,朱顯光。 
 
朱顯光:大家好。 
 
陳信聰:當然大家非常熟悉、大家的好朋友,資深媒體人,洪素卿。 
 
洪素卿:大家好。 
 
陳信聰:先來看看平均的壽命這件事,可以看出來臺灣的醫療資源分布有多麼的不公平。 
 
 
專題報導記者:醫療技術不斷進步,老人的照顧品質逐漸受到重視。臺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,內政部11日公布107年簡易生命表,國人平均壽命,最長壽的前三名是臺北、新北和新竹市,都超過81歲。最後三名是屏東、花蓮和臺東縣,平均超過75歲。不過,全國國民平均壽命提升到80.7歲,歷年最高。 
 
社福團體認為,東部比西部有更多原住民、低收入戶和弱勢族群,可能這些族群獲得的健康照顧資源不足,造成東部平均餘命落後其他地區。 
 
臺灣安心家庭關懷協會理事長 洪宗楷:他們的營養補給品還有保健食品的使用、運動量不足的這些問題,都一直是存在。 
 
專題報導記者:臺東縣衛生局表示,臺東縣民眾平均餘命已經比十年前提升將近2.37歲,未來陸續在縣內各大醫院,提升重症醫療和癌症醫療品質,以及投入偏鄉離島的醫療照護,可以再提高縣民的壽命。 
 
臺東縣衛生局長 黃明恩:從年初就開始,我們就引進項高醫或義大,來協助我們一些偏鄉或離島的地區。 
 
專題報導記者:雖然國人的平均餘命都提高了,但必須重視高齡人口的照顧,面對未來老年人口的問題,新北市11日公布了聚焦醫護養三大面向政策,也利用閒置土地,建立銀髮友善社區。 
 
新北市長 侯友宜:結合我們的醫療、運動中心以及我們的安養,還有我們的產業進駐。 
 
專題報導記者:相較資源豐富的六都,社福團體呼籲,政府該要對東部高齡弱勢族群投入更多的照顧資源,拉近城鄉差距。 
 
記者章明哲、陳信隆 台東/新北市報導 
  內政部公布國人平均壽命80.7歲 創新高 
  2019/09/11/公視新聞/https://news.pts.org.tw/article/445892  。
 
 
陳信聰:來,素卿,我們先來看這一張統計表啦,這個是歷年的趨勢,當然我們一定是越活越久、越活越老嘛,不可能說那個越活越短命,那就是出現大問題。現在創下歷史新高,就是全部臺灣人平均壽命是80.7歲,女性是84歲,男性77.5歲,第一個當然是值得高興嘛齁,大家的壽命越來越長,但接下來有重要的分析。第一個是,男性遠遠低過女性,所以可能我們不管是在戒菸的問題,或是酗酒的問題,或者是交通的這些問題,或者是其他的這些生活習慣,甚至肥胖的問題,都要來改進。 
 
第二個問題齁,也就是「活得久」,這樣講不太好聽啦齁,但不一定是好。活得久,真的不一定是好事。我們比較正面來看就是,臺灣的這一種高齡化、銀髮的問題、銀髮的現象,是越來越急迫。你怎麼看這個數字? 
 
洪素卿:確實是……,我們看到這個數字,當然是一則以喜,一則以憂。一則以喜是,你可以看到……,因為我們在基因沒有太大的改變的情況下,環境越來越差的情況之下。 
 
 
陳信聰:我們PM2.5還越來越嚴重。 
 
洪素卿:沒錯,對,我們的餘命在延長,這個告訴我們一件事,就是我們確實因為醫療科技的進步,那確實人類的壽命、臺灣民眾的壽命延長,可是,延長的同時啊,像我們這種就是比較容易緊張的人就在想一件事,人到了年紀老的時候啊,會需要一些資源。比如說,一個是醫療的資源,那醫療的資源,我們臺灣雖然是運氣很好,因為我們有健保。 
 
陳信聰:對。 
 
洪素卿:所以,多數的,我們醫療需求是健保給付的。可是,現在第二個就是說,長照的資源,那長照的資源我們都知道是如果光靠政府來給,是不會夠的,所以,你會有其他的部分,比如說,你可能要自己負擔。那自己負擔的錢,要哪裡來呢?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了。比如說,我們以前常常說,欸,我要規劃我的老齡的退休的生活,那有一部分這個錢呢,應該有三塊的來源嘛,一塊就是你自己的,對不對?所以,我就是我從公司,我可以拿到退休金。可是,大家是知道的,我們現在陸續的,大家都已經是新制的退休,新制的退休,那個時候老實說,我們從公司,比如說每年抽百分之六……,每個月百分之六趴這樣提撥給你,事實上,那個錢是一筆錢,你未來分成每個月領之後,他其實本來是說,我把它平均除以22年,把這一筆錢領完之後,欸,真的就沒了耶,你不要以為你可以活到老、領到老,因為公司的這一筆就是領完則沒,先第一件事情,所以……。 
 
 
陳信聰:我這樣講,會很不好聽,最大的問題就是「錢領完了,但你還沒死」。 
 
洪素卿:你還活著,對,所以,當你看到很長壽,第一個,公司這一筆X(00:09:18),所以,如果活超過X(00:09:20),就沒有了。 
 
好,第二個,你說沒有關係,我還有所謂的勞保的老年年金,這總是「活到老,領到老了吧?」,這是沒有錯的,但是,如果大家看一下日本現在的狀態,就可以推測未來勞保、老年年金可能面對的狀態。 
 
日本也是一樣,長壽長到全球大概第一名很久,對不對?所以,他們面臨一件事,他們的老齡人口越活越長,越活越長,然後年輕人越來越少。 
 
 
陳信聰:是。 
 
洪素卿:勞動力在衰退,可是,年紀老的人這麼多,怎麼辦?他們是養老的年金啊,越來越不夠用,他們也估計他們到了可能二零四幾(年),他們的老人年金要完、沒有、不夠錢耶,不夠錢,他就開始想辦法,一件事情就是大家晚一點退休啊,不用那麼早退休。第二個就是我們開始領年金的年齡,從75歲開始,好不好?第三,我們領了年金的錢,開始變少,好不好? 
 
咦,你會發現這些政策,在我們未來會不會出現在我們的勞保、老年年金身上?所以,你現在本來想著說:「沒關係,我有公司的新制勞退,我還有勞保的老年年金」,可是,未來這個藍圖都可能因為你活得太長,然後,你面對到這些政策的變革,你領到的遠比你想像得少喔。 
 
然後,如果再遇上通貨膨脹,欸,那還得了,到時候你真的就是……,我覺得人生最大的慘劇就是你活得很長,而你沒有錢。我必須說這不是說,啊,你怎麼這麼……這麼那個……對於金錢這麼……,而是這是很嚴酷的事實,因為政府沒有辦法全力地去支援你,所以,你可以看,現在臺灣65歲以上的獨居老人,每四個就有一個是低收入喔,那就是必須去關懷他,你想到未來這個活得更多,如果我們未來這些錢更少,我想像的是,活得很老,如果這些錢沒有相對應進來,我們的長照又沒有辦法人人都有像健保這種情況的情況之下,你如果沒有自己很好的這個財務的理財能力,未來真的會面臨到很嚴苛的老年生活耶。 
 
 
陳信聰:我就舉自己,我小時候的時候,我如果自己去吃碗陽春麵或是乾麵,我記得我吃過一碗12元的乾麵,很好吃,陽春麵15元。我四十多歲、四十六歲嘛齁,你現在一碗陽春麵,說實在,你要買到陽春麵也不容易了啦齁。 
 
洪素卿:對。 
 
陳信聰:陽春麵至少要40元起跳了啦。以前我們一個便當大概是50元、60元,那個排骨就很大了。現在你要90元,你才可能有一塊像樣的排骨。以後你的便當,你打算要多少錢買?如果你認為說:「咦,以後退休,你每個月從勞保可以拿到兩萬元,勞退可以拿到五千元,那加起來兩萬五千元,可以支應你一輩子」,恐怕很困難。 
 
不過,我們再回到這個數字,我再請教一下玉琴姐,等一下我們會好好來談最關鍵的「縣市的差別」。可是,這一個數字,兩個意義,一個是男性就是遠遠比女性少活了七年;第二個是,高齡化社會,到底政府該如何面對? 
 
 
吳玉琴:這個真的是一個長壽,是每個……,應該是說,我們先進國家都會慢慢面對的一個課題。尤其臺灣現在看到84歲的女性,然後77.5歲的男性,真的是值得高興的一件事。但,確實談到「長壽」是不是一件好事?日本在過去有談到說「長壽第一」,那是一個不好的形容詞,但是,也是在提醒我們警訊,要很謹慎地來看「長壽」,怎麼樣讓長壽變得有意義,而且是好的。那裡面有幾個環節,不能只有談「長照」跟「醫療」而已,其實還有個「健康」的議題,就是要怎麼「健康老化」? 
 
 
陳信聰:是。 
 
吳玉琴:那個部分是需要每個人負起責任來,所以,包括自己的健康生活的養成,以及對自己健康的管理,這個部分其實是要做的。因為有一次跟日本的一個學者在聊,你們現在在推「長照保險」,推到現在的程度,你們的構想是什麼?接下來呢?接下來……這個財政還是一個很大的威脅。 
 
陳信聰:ok。 
 
吳玉琴:那他們提醒的是說,應該在做在前端,所有的健康,都要讓每個人健康活到老,而少生病、少失能,這才是最好的政策。 
 
陳信聰:不過,因為我們今天大概很難去談如何去解決所謂的銀髮或是高齡化社會,因為那太複雜。 
 
吳玉琴:對,很難談到這個部分,是,對。 
 
陳信聰:它需要各方面都去做。 
 
吳玉琴:是。 
 
陳信聰:那我們今天可能就聚焦,來,下一張。所謂的「最高五縣市」,臺北、新北、新竹、桃園、臺中,要嘛就是六都。 
 
吳玉琴:六都。 
 
陳信聰:要嘛就是算是那個…社經地位或是經濟收入最高的,像是新竹市這種的。大概都是有超過、遠遠超過那個全國平均80.69歲。台北市是將近84歲;新北市大概是81.3(歲),就算他82(歲)啦;新竹市是81.1(歲);那台中市也是80.5(歲)。可是,我們重點是要看後面,南投平均下來,每個人只能活78.7歲;雲林更慘,78.4歲;屏東就只剩下77歲啦。花蓮再慘一點,剩下76.59歲。台東是全台灣平均壽命最短、最短的一個縣,75.79(歲)。 
 
我請教一下顯光,這個數據如何去反映出來我們現在整個公共衛生政策的問題? 
 
 
朱顯光:我覺得兩部分。第一個是,剛才第一張在講的是說,人口壽命越來越高嘛,但是,其實我們也要擔心一下健保的數據,其實健保到底還撐得了、撐不了。當然可能是我們的健保、跟我們醫療人員很多的付出,也有包括公共衛生的人員,x造就有了這個成就(00:14:56)。但是,還能不能再撐下去?我覺得……因為我看現在的65歲以上的老人佔14.4%,但是,他的佔醫療費用就大概38%,馬上就要破四成,然後,人口越來越多。 
 
那我們的健保剛開辦的時候,大概是一年的總額,大概是兩千多億。那現在都七千五百億了,那馬上就翻倍。那這個部分,我們怎麼樣、還能夠因應?我覺得這個是我們要再想說,如果我們要追求更長壽、更健康,怎麼樣付出?但是,比照國際、先進國家,OECD這些先進國家花在「健康照護」的醫療費用,都佔GDP10%左右,但我們大概都只有6%~7%。但,健保是一直成長。那大家會說:「為什麼X(00:15:35)?」其實比較慘的是我們的公共衛生的預算,預防保健的預算一直是被砍、一直是被壓縮的。那就靠健保,反而我們的「健康保險」已經變成「醫療保險」或「疾病保險」,我覺得這個是有點本末倒置。 
 
那我們也比較是希望說,趕快健保是不是……除了財務上,是不是趕快回到X(00:15:54)說的,把健保的財務去改善。 
 
陳信聰:就是……《醫改會》一直講「健保3.0」要出來了? 
 
朱顯光:對,要趕快。另外一個是,我覺得是在民國100年的時候,二代健保修法的時候,發生一個大問題是說,那時候是說,因為醫界會覺得說,健保給付好像都被很多的預防保健……,預防保健的支出、政府一直砍,就要健保買單,那時候就把「預防保健」在健保給付範圍拿掉了。現在變成說,健保裡面是不包含「預防保健」,那就跟全世界在做的「健康保險」是不一樣。 
 
那另外一個是,我們在100年的《健保法》裡面有一個是說,是應該以家庭醫師責任的論人計酬制度,也就是說,這個家醫群在我的社區,去考慮到我們在地,到底有什麼問題?有PM2.5的問題、有交通安全的問題、有健康不平等的問題,或者是,社區健康營造的問題,那我們組一個團隊,有一個基金,去由他們來管理,然後去促進健康,他們就可以得到給付。 
 
換句話就是說,只要是居民的健康,就是我們醫療團隊的財富,甚至我可以去結合非醫療以外、公共衛生或各種長照,各種的,去讓健康的人不生病,生病只生小病,小病不變大病,大病不失能。 
 
那現在當然我們的制度,反而是一直都沒有落實它,還是以「論量計酬」,就是病人越不健康,開越多的藥,做了很多檢查,住院住越久,甚至說我們看到現在的餘命好像很長,但其實有很多其實是一路就繞過來,用機器、用各種的葉克膜,把他搶救,讓他在ICU,讓他最後……來創造這樣的餘命。那這是不是我們真的健保的資源要投入的?我覺得這是我們要反思的重點。 
 
 
陳信聰:兩個非常關鍵的重點是,一個…,我們第一個看到所謂的平均餘命越來越高,那個是代表我們去吃……,啊,不要說吃啦,依靠健保那個需求跟比例是越來越大,但健保不是不會倒的,健保不是說永遠都可以讓你靠,然後它不需要源源不絕的這些力量支撐。所以,健保如何去更健全它的財務狀況,那是要思考。 
 
第二個,我們現在就是說,你感冒也可以選擇不看醫生,說實在,大部分的感冒,自己會好啦,除非那種發燒啊、發炎的啦這些很大的問題。可是,你如果一直放著,你的小病可能會變中病,可能會變大病。 
 
如果小病的時候,健保可能就給付個幾百點這樣子。可是,當你拖到很嚴重的肺炎,住院,甚至變成癌症,到洗腎的時候,健保就要支出更多更多。 
 
可是,如果說,我們把後面那個部分拿一半或三分之一,放到最前面那邊來的話,後面我們就不會花那麼那麼多的錢,那是整個政策的問題。 但,顯光,我還是要請教你這一件事情,擺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台東人就比較短命,這個是極度不公平的一個數字。憑什麼? 
 
 
朱顯光:這個其實在衛福部的國健署,在2017年就委託倫敦大學,他是做「世界健康不平等」研究的龍頭。那做了「健康不平等報告」,那大概也有提到幾個問題。那現在我們公共衛生,在講說「決定健康」,絕對不是只是醫療照護,其實也有很多跟他的收入、教育、環境、交通安全,包括現在很熱門的空污PM2.5都有關係。那台東的問題,我覺得大家過去健保署要解決這個問題,他都會說:「啊,我們秀出數據」,說,「台東的平均,山地、離島的地區就醫的次數,都比平地的人來得高」,但,其實他們是已經生病了,才去就醫,我們應該是看我們怎麼樣讓他去得到更健康的照護、更好的環境。那我覺得這個是……,應該就回到我們怎麼樣更好的資源,去做當地的公共衛生、健康教育或是「論人計酬」的,去有一個團隊去介入。 
 
另外一個,當然跟他的壽命有關的,當然還是我們現在講的,人人都有一張健保卡,但同卡不同命,遇到我們說的「五大急重難症」,重大外傷、車禍、或高危險姙娠,或急性心臟病、腦中風等等。 
 
在台東,他就是沒有一個重度急救的責任醫院可以做,這已經講了非常多年,但,現在每一任的政府都只說「啊,我們要盡快明年或明年底要……」,包括出現在上面的……包括南投、苗栗等等這些地方,其實他都沒有一個重度的急救責任醫院能夠處理。那我們也沒有一個好的空中的救援,或怎麼樣的後送的制度,去安全地、有效地把他後送,我覺得這個是現在最大的問題所在。 
 
 
陳信聰:不過,我們來看看,請導播讓我看一下電腦,PC這一張我們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,當然,從剛剛那一個表就是說,好,醫療分布很不平均,那所以導致台東民眾的平均壽命很短。那,是不是我們可以把它弄得很平均?這恐怕真的是 不是站在實際情形下來看。 
 
你如果看到台東縣的分布,絕大部分的醫療資源都在台東市,這個是最南端。你往上一點,不管是到東河、到成功,或是到池上,再往北,你幾乎都不可能很平均地在每一個地方,有一個什麼區域醫院啊,或是社區醫院,幾乎是不可能,更別談台東有很多山上的部落,你更不可能在部落裡面,每一個部落都有一個像馬偕啦、像新光(醫院)這樣子的一個這麼大的醫院,那是絕對不可能的。好,那我們要怎麼去做到醫療平權?顯光。 
 
 
朱顯光:當然,我覺得現在解決這樣的問題,其實當然有一個契機,隨著我們現在有的醫療遠距的資訊,或健保其實臺灣也有最好的雲端,其實也有很多東西,其實是可以用視訊或什麼樣的方式去做這件事情。 
 
但是,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說,臺灣現在……我們住在北北桃,我們坐捷運,就可以到九家醫學中心,將近二十家的區域醫院,怎麼樣去看都可以。在東部地方它其實就是非常困難。但我們一直在講說,要有一個後送的……怎麼樣的透過直升機、透過什麼樣的方式,讓他在三十分鐘到六十分鐘的車程,可以到,比如小朋友發燒、快要危險妊娠x可以送(00:21:42),但我們這個醫療網的規畫,從民國七十五年就有,但實際上,我們真的是不是有在做這件事情?我覺得還是一個大的問題。 
 
那當然現在我們也比較希望……,像美國他們各州其實也偏遠很多。那他們現在在做一件事情就是說,你要升醫學中心或是……你是免稅的財團法人醫院,你要做這種,那你就是要做很多的社區營造、社區公益,你就要派醫學中心去。 
 
 
陳信聰:是。 
 
朱顯光:臺灣有十九家的醫學中心,但統統集中在大都會的地區,那他們怎麼樣去認養?那我也有去看了一下我們現在的健保,推了很多年的IDS,就是去認養山地、離島,要醫學中心,因為他的人力最多、資源最多,那他輪流去……這些派去的醫護人員不會被分到(00:22:23),他就是長期待在那邊,他可以輪調或怎麼樣,也有一個後勤的支援。 
 
  「全民健康保險山地離島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昇計畫(Integrated Delivery System, 簡稱 IDS 計畫)」 
 
  全民健保山地離島醫療服務紀實 -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:http://nhi.gov.tw/Resource/webdata/28431_1_全民健保20週年叢書系列003-綠色奇蹟(全民健保山地離島醫療服務紀實)_瀏覽檔20150330.pdf  。 
 
 
但是,我們十九家的醫學中心,我去看了、查了一下,只有十一家有派去,那其實我們一直……民間團體一直講說:「如果這些醫學中心他願意升等,拿到健保比較多的給付,但是,他不願意去負責偏鄉、離島的資源的任務,那就不要讓他升等醫學中心,反正那麼多家,大家搶破頭要升。」 但,衛福部一直不敢得罪這些。 
 
 
陳信聰:那八家(醫學中心)不去的理由是什麼? 
 
朱顯光:當然他們會說『因為我們……我們在附近的地區,我們台北地區已經有人認養金門、有人認養宜蘭,這附近的就被認養完』,但他就不願意跑到花蓮、台東或南投、更遠的地方去。 那,其實醫學中心應該是一個全國性的,而不是說我因為在台北地區,我就只管我這一區。衛福部應該要有……把它重新責任分配,要打破群體,讓他們一起去支援。 
 
 
陳信聰:是。景寧姐,這句可能是所有家庭照顧者的痛,就是說,你如果在台北,再很累,但至少有很多診所、很多社區醫院、很多醫學中心可以去。你如果在台東,更別說在澎湖啦,說難聽一點,你要從山上下來,還是你要坐船出去,那個真是難如登天。 
 
我們來看看這個是衛福部的統計資料,那個就看得更加明顯。必須做一些說明是說,他的區域分,是用「二級醫療區域」,因為一級分得很廣,光台北就是一個……,北部是一個,中部是一個,所以他要分成所謂的二級區域,就分得比較細一點點。所以,因為這樣細,新北市就歸到台北、跟歸到基隆來啦。 
 
我們來看看台北,當然就是包括很大一部分的新北市,它平均……它看起來現在有6890家的醫療院所,很大的醫學中心、區域醫院、社區醫院、以及基層診所,七千家,在台北市。 
 
那,台中呢,3500家;高雄呢,3027家;那跑到花蓮呢,整個花蓮地區只有288家,288,幾乎大概是七、八成以上都是診所,就是那種只看牙齒的啦、或只看感冒的啦、只看皮膚的這種診所。 
 
台東剩多少?167(家)。澎湖更慘,只剩下94(家)。啊你說人少,醫院少、診所少,當然合情合理。 
 
那我們來看另外一個數字,平均下來,每一家醫療院所要服務多少人呢?在台北地區,一家醫療院所只要服務952個人,可是,跑到台東,一家就算你只是看皮膚科的,你也要服務到一千三百多個(人);澎湖要服務1111個。什麼意思呢?人少,然後醫療院所少,可是,他負擔的這個成本跟所謂的那個負擔是高很多很多的。 對待所謂的偏鄉地區,其實也沒多偏啦齁,到底那個問題出在哪裡? 
 
 
陳景寧:臺灣其實不大,臺灣其實不大。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面,確實因為臺灣的那個醫療資源的發展,已經到了一個極致,它是應該進入一個整頓階段。 
 
那這個「整頓」不是說把誰排除在哪個區,而是像……,我很佩服《醫改會》一直在推的一件事情,他們關注在醫院財報的這件事,所以,剛剛在聽起來,就是說,大的醫院賺了錢之後,他可能要把自己視為一個企業社會責任裡面,怎麼樣去藉由這個輪調,因為確實你……,像現在一個醫師要長期駐點在偏鄉,因為他自己有在都市的家庭,那可能是不太可能的事情。所以,怎麼透過輪調的方式、排班的方式,而這個都是政府在現在這個階段裡面,針對這些已經x布建(00:26:11)過度的地區,包括他的盈餘非常高的一些醫院,怎麼樣去善盡他的一些社會責任,然後該到這些偏鄉去布建。可是,排班的機制、怎麼樣輪調的機制,應該是要由中央來主責了,因為這件事情,你叫醫院自己……本著他自己的責任感來做這些事,我覺得初期是不太可能。 
 
 
陳信聰:不過,玉琴姐,大家都覺得醫院應該是要一個所謂的那個……非營利的,是一個慈善的,你是為了救人,才蓋醫院。但某種程度,大家理解好像不是這個情形,變成是說,好像為了要賺很多很多的錢,因為醫院真的可以賺很多很多的錢,然後,某一些醫院他可以再去買自家的股票,就是……你會看到好像跟當初設立醫院的宗旨不太一樣了,那政府不能夠強制要求說『你新光啊、你馬偕啊、你長庚啊,你就是給我到台東、到澎湖、到金門、馬祖去』嗎? 
 
吳玉琴:政府確實有鼓勵的措施,但是,沒有辦法強迫每個所謂的醫學中心 就是一定要負責。但是,其實幾個公立的醫學中心是比較被要求去支援偏鄉地區的一些醫療。剛剛在談x(00:27:27)。 
 
陳信聰:不過,x公立(00:27:27)能做的,就都做啦。 
 
吳玉琴:幾乎真的…真的都做了。 
 
陳景寧:x量,量我們全部都做了(00:27:31~00:27:33)。 
 
吳玉琴:對,量,量我們都做了,都出來了。那我自己在看台東,因為我對台東還滿熟悉的,真的那個偏鄉遠到…要下來一趟,到台東市區看病,大概要一、兩個小時的交通時間。 
 
陳信聰:是。 
 
吳玉琴:而且,沒有大眾運輸工具,都是透過可能村裡的系統,去把他載下來,因為那個大眾運輸工具是非常少的。所以,當他生病、小病的時候,他想要就醫,都很困難。那他靠的可能是所謂的IDS,就是偏鄉地區的一個、遠距的一個服務,就是醫師定期時間來到這個村莊,來看診。那你不能錯過這個時間喔,錯過時間,你可能真的就要等下一次。 
 
陳信聰:是。 
 
吳玉琴:啊下一次不曉得什麼時候來。那剛剛顯光在提的,有沒有辦法透過這些遠距的服務,遠距的一個醫療,跟在地的衛生所,其實衛生所在偏鄉地區,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,它能夠怎麼樣跟我們這些大型的醫院合作,有狀況,可以有大…遠端的醫學中心或是大醫院,來協助區域的這些診所裡面的醫師,協助他們看診。看診,如果有狀況,就是要轉送。那這個部分,其實我自己長期地關注蘭嶼,蘭嶼也是一直碰到了…不是本島本身住民的需求,就是觀光客,一年有二、三十萬的觀光客,車禍、意外、溺水,非常的多,每次要緊急救援的時候,就是要靠海鷗直升機。 
 
 
陳信聰:是。 
 
吳玉琴:所以,那個剛剛提到的,那個交通,那個動線的一個規劃,我每次……,有一次在執行,衛福部也在提這件事喔,我看到日本的每個縣,他們其實有補助給醫學中心直升機,就是空中直升機,是飛去做救援的工作,那,那個直升機是由政府部門提供的,那由醫院本身去維護,還有醫護人員……,是由醫院來維護。 
 
陳信聰:是。 
 
吳玉琴:這就是一個社會責任。也就是說,你要在偏鄉地區,你要從大老遠,他從道路過來,一定是兩、三個小時以上。你飛直升機過去,可能就在當地的學校或是活動中心,就可以停機停下來,然後,就把人運送到醫院來做救治。所以,這個部分的網絡,其實應該要建置的。 
 
陳信聰:我再……。 
 
吳玉琴:尤其偏鄉地區真的是缺乏交通。 
 
陳信聰:我再講兩件事,就可以凸顯出來那個所謂的偏鄉的問題有多大。我們本來這個時候要透過視訊連線,給台東在都蘭開診所的所長余尚儒、余醫師,他同時也是《臺灣在宅醫療學會》的理事長。那本來(晚上)八點到九點,他要在台東都蘭那邊看診。啊我們說:『啊今天問題很重要啊,那余醫師可不可以跟我們那個……,你抽空,然後邊跟病人、然後問診,然後邊跟我們連線,談談台東的醫療狀況?』,他勉強答應了啦,本來這時候要連線。可是,發生什麼事情呢? 
 
陳景寧:X(00:30:32)。 
 
陳信聰:他的民眾好像……那個……出車禍還是什麼樣。 
 
吳玉琴:x急診狀況(00:30:34),啊……,是。 
 
陳信聰:他必須趕出去,去幫他處理那些嚴重的外傷。 
 
吳玉琴:是。 
 
陳信聰:所以,沒辦法連線。你就知道說,一個醫師他用非常大的愛心、熱誠,跑到都蘭去,他的負擔有多大,而民眾的需求又有多大。第二件事情,前一陣子我帶我女兒去騎摩托車環島,我被我老婆罵死喔,沿路發燒,沿路發燒,我就沿路帶她去看醫生,然後基層診所其實都很熱心、很專業,就都……『這可能是那個……流感,啊可能是什麼』,然後開一些藥,那吃了之後就退燒,然後隔天又燒起來,啊吃了再退燒,然後再燒燒燒燒,然後沿路燒,沿路看醫生,回到台北之後呢,又燒,燒到39度,然後再去我們那邊的基層診所看,他說:『喔,這個燒了一個禮拜多了,這你們不能再拖了。』,二話不說,開轉診單,轉到長庚醫院,長庚醫院,我騎摩托車去,大概不到十分鐘的距離,騎摩托車喔,x啊塞個紅車喔x(00:31:33),然後就趕快去醫院,然後醫院經過一天一夜的檢查之後,那個叫什麼……黴漿菌感染,我長眼睛、長眉毛,我不曾聽過什麼叫做「黴漿菌」。 
 
 
你如果是在一個醫療資源很欠缺,你如何去每天騎著摩托車、騎一個多小時,載到診所去看,診所也不一定能看出什麼……這些,然後你再載回去部落,然後如果真的出狀況了,你要再大老遠騎騎騎騎,騎到台東市,去看馬偕,去看署立台東醫院,那個對偏鄉來講,那個醫療資源如此的不公平,政府可以怎麼做?我們來看看。 
 
 
專題報導記者:橫跨台東縣和屏東縣的南迴公路,沿線有四個鄉鎮,兩萬多個居民,卻沒有任何大型醫院。如果要掛急診,必須開一個多小時的車,前往市區就醫。 
 
森永村民(畫面翻攝「南迴協會」YouTube):他那時候,一出狀況的時候,是送到台東基督教醫院,但是這個過程已經很長了,已經拖延到他就醫的情形。 
 
專題報導記者:體會到當地居民就醫不便,前台東達仁鄉衛生所醫師徐超斌發起募款,要蓋南迴醫院,照顧偏鄉民眾的健康。鏡頭再轉到東河鄉,當地65歲以上的人口超過20%,位在泰源盆地的泰源、北源、尚德三個村,沒有診所或藥局,被稱為『無醫村』。 
 
台東縣臨床心理師 朱芳嫻(資料畫面):山上的老人家,常常(病情)很嚴重的時候,鄰居小孩才會發現這麼嚴重了,才會帶下山來看醫生。 
 
專題報導記者:余尚儒醫師於是開設一家以『在宅醫療』為主軸的診所,和藥師、護理師、職能治療師穿越崎嶇的道路,在這三個村巡迴診療。 
 
台東縣都蘭診所醫生 余尚儒(資料畫面):在我們(巡迴)的路線上,明明就會經過,就是有就醫不便的人,那就順便去看他嘛,那這樣的話,其實就可以節省很多額外的交通時間。 
 
專題報導記者:偏鄉醫療資源貧瘠,醫生自己挽起袖子,募款蓋醫院,或提供『在宅醫療』。相較之下,政府反而顯得牛步,醫界只能率先動起來,否則耽擱治療,損失的是病患的健康。 
 
 
陳信聰:不過,還是以台東舉例啦齁,因為台東是平均壽命最短的一個縣市,但是,台東的問題,在花蓮、在澎湖、在金馬,甚至在部分的新北市的山區,那個問題都是一模一樣。我們來看看在台東的部分,醫院很少,台東的面積大概是三千六百多平方公里,剛好臺灣的十分之一。可是,整個台東呢,台東縣喔,只有一家區域醫院、六家地區醫院,但幾乎都是在台東市。台東縣在台東市,是在台東縣南端那個地方,所以,往北是很長很長的,那光是在台北大安區啦齁,六分鐘就可以到台大醫院,你還不一定要去台大,你轉個彎,你去那個馬偕醫院也可以,再往北一點,去新光也可以,或者是說,那個……到那個什麼長庚也可以,你可以選擇你要去哪一家。但,如果你是台東池上的居民,你至少要一個小時十一分鐘,才可以到台東市的馬偕台東分院。 
 
一個多鐘頭喔,你真的會為了一個……那個什麼小小的咳嗽而已,你會開車開一個多小時,去看醫生嗎?我想大部分的人不會,拖下去嘛,看自己會不會好,若不會好,看要怎麼辦。 
 
再來,醫生很少,台北市的醫生有一萬多個,平均每個醫師服務265個人,每平方公里就有37個醫師。而台東,整個台東縣只有301個醫師,平均每個醫師要服務730個人,每平方公里只有0.09,也就是大概是十多平方公里,才有一個醫師啦。 
 
那病床很少,台東縣有一千五百多張床,可是,一千三百多家,將近是九成的病床都在台東市,大武、東河、長濱不到十個床,海端、達仁、金峰一張床都沒有。 
 
藥局少,譬如說,東河鄉九千個人,一間健保藥局都沒有。那我說,欸,難道說東河鄉的人都沒有高血壓、都沒有糖尿病、都沒有痛風?不可能的事嘛。可是,你如果拿到慢性病的處方籤,你一定是每一個月要去領藥,三個月要回診一次嘛,啊如果連一間健保藥局都沒有,這些慢性病人怎麼辦? 
 
我有查一下,現在健保署有一個政策,就是你只要是在類似這一種偏鄉地區執業的醫師,就不用「醫藥分離」,你就直接開藥。所以,余尚儒醫師他可以邊看糖尿病、邊治高血壓,邊給…開痛風藥,然後再去幫人家處理車禍等等的。 這個是另外一個變通的方式,可是,不是每個醫師手邊都有「所有慢性病」的藥,你如果特殊的慢性病或是比較特殊的藥,你還是會出現很大很大的問題。 
 
我再請教一下素卿啦齁,這個問題,我們現在可以怎麼做? 
 
 
洪素卿:這個問題,說實在,存在已經很久了,可是,現在可能有一些解套的方法。我記得有一個醫師跟我說,有一次他遇到了一個偏鄉的民眾,偏鄉的民眾說:『欸,醫生,我跟你說,我們也是有繳稅的,我們憑什麼會得到不一樣的待遇?』,他說:『對啊,每個地方他們都有繳稅。』 
 
所以,第一個事情是,這會不會是那些所謂的財團法人醫院的責任?不會喔,我先講第一件事要為這個負責的是政府,假設今天你沒有能力讓這些財團法人醫院,因為任何經濟上的因素,或其他……你給他一些X(00:37:33)上的因素,來這裡的話,政府就要設法讓他們至少可以得到像樣的醫療。可是,政府為這裡做了什麼呢?或者,還有一些所謂的法律上的解套,好,我現在讓你在沒有藥局的地方,我可以醫師開藥,但,然後呢? 
 
因為你會說:『沒有啊,我現在IDS或我幹嘛,我讓這些醫生們去那裡……,比如說我今天台東好了,我今天馬偕醫院,我也去那邊開了台東馬偕。可是,我說一句實在話,這些所謂的偏鄉,或者他們開立的這些分院啊,很多時候啊,我不得不承認,是新手去,很像我們從前在當兵,你知道嗎?就是說你這個……在這個大醫院裡面,我要當到大主任、我要升得上去,我可能要輪派兩年去馬祖、或者去金門前線這一種,我才有機會升官,他們一樣。 
 
陳信聰:是。 
 
洪素卿:所以,他們常常會面臨說,沒有錯,我有一個很大牌子的醫院在這裡,可是,這大牌子醫院派來這裡的,會不會是菜鳥醫生?這又是另外一個問號。 
 
陳信聰:是。 
 
洪素卿:所以,即使我有這麼大的招牌,金字招牌,廟很大,但是,我得到的醫療,一樣有平等嗎?不一定,所以,是X另外(00:38:34)……。所以,為什麼說現在是契機?是因為剛才顯光有提到,事實上,現在包括……第一個,我們的遠距醫療其實已經漸漸地它成熟了,所以,我一直覺得一個很有趣的事情。大家現在在我們台北市的市中心這些醫院們,幾乎每家醫院你都可以找到一台「達文西」,「達文西」最早是要幹嘛?「達文西」最早就是要讓你遠距醫療,我美軍開發這個是說,『我在很遠的地方,我可以操作啊』,就在你……,我如果……遠地有一個戰士,我在這邊可以幫他開刀的,我可以遠距透過機器手臂,幫他開刀。 
 
 
所以,照道理,現在這樣的技術發達之後,我的偏鄉就算我真的沒有一個很棒很棒很……很資深很資深的醫生,我說不定我有這樣的器材,我都有機會讓他們在遠距,幫他緊急開刀喔。 可是,事實上,你看,這麼超高級一台、這麼多錢的器材……。 
 
陳信聰:沒有啦,「達文西」都嘛在台北,X(00:39:22)沒有在台北。 
 
洪素卿:都嘛在台北,台北就是特別多、密度特別多,為什麼?因為他們付得起這二十幾萬嘛,是不是? 
 
陳景寧:是,對。 
 
洪素卿:所以,如果今天他變成……對於這邊的人,是一個錦上添花的器材,因為很多的手術,它未必要「達文西」,你在X(00:39:34)。 
 
陳信聰:你當初買「達文西」,是應該要放到台東、放到花蓮? 
 
洪素卿:X我…寧可…(00:39:37)。 
 
陳信聰:結果,統統還是在台北? 
 
洪素卿:就它的早期設定,第一個,精密性,就是它可以很多轉彎,所以,可能包括攝護腺癌手術,它確實在美國或在其他地方X適應症(00:39:46),他們認可這是很適合的。可是,現在在其他的手術被用了很多的地方,它就未必是一個非常適切、適用「達文西」。 
 
那反而是……,說不定我在遠距,我沒有醫生的情況下,我X(00:39:56),說不定這是一個方法,但沒有人會想啊,因為他們覺得那個地方又付不起,我當然就X附(00:40:01)這邊啊。所以,它反而變成是一個有錢人的醫療的一個…錦上添花的配備,所以,政府有沒有想到這個呢? 
 
第二個,剛才顯光聊嘛,很久很久以前就說,我們現在其實所有的影像,我們這些包括我們的X光或我們的CT,事實上,我們這些都可以雲端上看到,照道理,是各家都可以傳的。可是,事實上,真正能傳來傳去,你去試試看,哎呀,會一直碰壁。你會說:『因為我在那一家有照啊,可以……你看嗎?』,才不一定咧。那照道理,在這些地方,我也可以不用真的這個醫生上山去,我在遠端,一樣可以先幫你看你的片子,如果有機會X的話(00:40:37)。 
 
所以,這些設施,台灣都有能力做得到,我們也很早就開始說要做這些事情,可是,現在做到哪裡?我都覺得很怪。所以,現在X淪落到(00:40:46)是我們要人力,就是一個一個……,因為我必須說,地廣人稀的地方,我真的沒有辦法用「人」,讓你達到一定的比例,因為這是……事實上就是做不到的嘛,因為你這麼大的一個區域,就只有這些人,我不可能在這裡開……做多少,讓你走路也是一樣,六分鐘離台大醫院,我這樣讓你們每個人都有六分鐘的台大醫院,不可能。但是,我要設法解決這個問題,可是,我覺得這些年來,我沒有看到進步,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。 
 
那第二個就是一個,有沒有一個刺激這些醫生或醫院去的方案?比如說,我最近看到很積極地進入偏鄉的一群醫生,是肝膽腸胃科的醫生,為什麼讓他們積極進入偏鄉?欸,他們甚至真的到那種原住民鄉喔,真的去X撈(00:41:28)耶,半夜也上去耶。 
 
 
陳信聰:是。 
 
洪素卿:照那個工寮去,因為有時候醉倒在那裡,欸,你來你來,你要…你還沒檢驗。就是說,因為我們今天想要我們要達到WHO,我們希望我們比WHO更早三年,可以達到我們根除C肝。所以,政府有這樣的一筆預算,政府也鼓勵我們醫生們去把這些C肝的患者找出來醫療。所以,他們已經不是等病患來找我(醫生),他們(醫生)深入偏鄉,然後展開所謂的「外展門診」,醫生我本來是應該在高醫,我就進到桃源鄉,我進到更深山,我才拿個X肥皂X(00:42:00),就被廣播『我現在幹嘛幹嘛幹嘛,大家快來喔』,啊去,一個一個去抽。早上去,沒遇到人,晚上去工寮抽。啊知道你什麼時候要回家,現在去抽。 
 
所以說,在政府如果你有一個計畫,告訴大家說:『如果你做什麼,我們政府可以給你什麼幫忙』,我覺得有X利基(00:42:16),這些醫院就會鼓勵我們的醫生來做,他們才會更有動力進去。 
 
 
陳信聰:是。 
 
洪素卿:可是,如果你只是一個疾病,而不是整套性的、整體的健康X照護(00:42:26),我覺得不是要醫病,就像顯光一開始就講,我要幫他們重視健康管理,因為最最前面的問題,不是說只是後半段他的急救醫療落後,而是他的健康管理知識,或者他健康管理的投資,遠遠不及於都市人啊,這才是我們更迫切要幫他們做的。 
 
陳信聰:我舉一個最直接的,如果他是高血壓初期。 
 
洪素卿:對。 
 
陳信聰:你就可以控制他的血壓,你就不用等到他中風,再來處理他的中風。 
 
洪素卿:是。 
 
陳信聰:如果他的心臟有問題,你就是控制他的心臟狀況,你就不要等他心肌梗塞了之後,變成植物人,才來去救這個植物人。不過,我們來看看真的不是說政府什麼事都沒做啦,政府也做了一些事情,那包括民間做的事是更多,必須說,民間在巡迴醫療或者是「在宅醫療」,是做得非常非常多。 
 
但,這些醫生的能力還是有限、資源還是有限。我們來看,包括政府說,要挹注偏鄉的醫療資源,當然我們一直在談說那個南迴要不要蓋個醫院?那政府的政策是說,要有一個緊急的醫療照護中心啦。當然沒有到醫院的那個規模層級。不過,也可以提供基本的科別門診、急診、復健等等的服務。這個要在是今年(2019)底,希望可以完工。 
 
那山地、離島的這些醫療給付效益,也會有一個IDS的一個新的計畫,要承作五十個偏鄉地區,推動夜間門診、例假日門診等等的。還有剛剛談到說「後送」的問題,特別是在離島地區,那個是非常非常關鍵的。 
 
強化急重症的醫療能量,苗栗跟台東在兩年內,至少要有一家重度級的醫院,要協助十五個縣市醫院,提供24小時的兒科專科醫師的緊急醫療服務。偏鄉人力也希望能夠有所增加。 
 
不過,我再請教一下玉琴姐,說實在,你真的不可能在所有的部落,然後所有的離島,譬如說七美、望安,你都會有一個醫院,甚至有一個診所,那是幾乎不可能。 
 
但,我們其實可以做到很多很多,包括剛才講的「遠距」,我們其實看醫生齁,有時候醫師也沒有認真地幫你看診,他都在看什麼?你的病歷,咦,這個……這個是在……血液的那些檢驗啊,還是你的X光片啊,他其實看的是那一個,當然望聞問切還是要看啦齁。可是,如果說,我們可以透過遠距的,譬如說在村里辦公室啊,在他頭目的家裡面啊,弄一台好的電腦,然後就是這一些病患就去那個頭目家裡面,然後跟著負責的,也許台北啦、也許新北啦、也許台中的醫師,去做連線,解決這些問題,又或者是說,透過其他的這些政策,還是可以做很多啊。 
 
吳玉琴:確實可以做很多喔,我最近有跟一些原住民朋友,也在討論原住民的「健康均權」的問題,因為健康不平等的問題,原住民平均在65歲以前,大概……少漢人大概八、九歲。 
 
 
陳信聰:是。 
 
吳玉琴:那這個問題,大家都很關注,可是,就在於說,偏鄉醫療裡面,可能衛生所扮演滿重要的角色,剛剛這裡也特別提到,培育在地的醫療……醫事人員,這件事政府有在做,但是,怎麼讓這些原住民的醫師們回到自己的故鄉、回到自己的語言,可以回到家鄉服務,這些事有時候政府的配套……我在聽到這些原住民的衛生所在抱怨,要等很久,有的要等很久。 
 
陳信聰:那你得先讓足夠的原住民當上醫生,才可以。 
 
吳玉琴:是,所以,這個部分的培育,是應該要有系統的培育,而且培育完之後,怎麼樣讓他回到他的故鄉?所以,這個部分,衛福部也正在規劃,就是說要能夠回到他的語言,就是語言要通,因為在原住民的部落裡面的醫療,除了身體的照顧之外,其實語言會滿重要的,還有文化敏感度。 
 
 
陳信聰:是。 
 
吳玉琴:即使是一般漢人進到原住民地區,他們對於原住民的一個文化的敏感度,也常常會被忽略掉。好,那這個部份,我們在談原住民的健康法的時候,已經在討論的是說,怎麼樣國家要訂定、五年就要訂定一個……原住民的一個健康的計畫,怎麼樣去包括剛剛醫療的落差的縮短,還有相關的這個……剛剛也許像IDS的強化,因為其實現在的IDS都是X支援(00:46:47)性的,那怎麼樣讓它……包括夜間、包括專科,其實有些地方的……你做公共衛生的調查,你就會發現可能某個精神科的需求就很大。 
 
陳信聰:是。 
 
吳玉琴:那某些疾病就特別需要某些專科進去。其實這個地方要……衛生所要扮演起社區公共衛生的調查,然後,再結合相關的專業、專科醫師進駐來協助,這部……。 
 
陳信聰:景寧姐,你怎麼看待?家總如何認為這種醫療資源的問題? 
 
陳景寧:因為我覺得今天談論了非常多的醫療專業的問題,那這個東西的布建,包括其實長期以來,醫療界確實投入非常的大喔。那看得出來政府在頭痛醫頭啦,就是說,他看到問題,就補這邊的人力等等。 我剛剛……今天就在想一件事,我覺得今天尚儒(余尚儒)沒有來,很可惜喔,也許我們可以問一下他,從他開始發願要做這件事之後,到底他從政府這邊得到的協助是什麼? 
 
我為什麼講這樣?是因為我最近接觸很多比較年輕一輩的醫生,我覺得他們在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,還有看待病人,跟他自己職業的志業這件事來看,已經跟傳統不太一樣,出現非常多非典型醫師,他們是願意……不要說原住民回原鄉,而是他們願意到偏鄉,不是他的故鄉,可是,把它當成第二個故鄉的這樣的年輕人越來越多。那特別你……,你看長照也是這樣,在很多那個護理人員、職能治療師、物理治療師就從醫院跳出來,他們就回到……他們選的一個地點,而不一定是他的故鄉喔,去做開業的動作。 
 
可是,重點來了,一個醫生、一個專業人員回到這樣的地方、偏遠地區開業,他需要什麼?除了這個「給付制度」,剛剛在講……,其實我們現在有個支付制度是很有問題,如果一直走「論量計酬」這種支付制度,不可能支撐有人回去,所以,要走「論人計酬」,「論人計酬」就是說,我把這個區域照顧好,盡可能照顧好,然後剛剛講的那個科技進來做更多的協助。這可能就要額外補助。 
 
那除了這個以外,這個醫生到這邊落地生根,他要不要房子?他的一家大小到這邊,要怎麼安頓?這些問題可能要通盤性的思考,就是怎麼支持一個有熱情的專業人員,他願意到這樣的地區去培育?因為科技雖然可以解決部分問題,我們還是需要有一些專業人員外派嘛。 
 
 
陳信聰:當然。 
 
陳景寧:那所以,這整個問題還是回到政府端,確實有他要做的。 
 
陳信聰:是。 
 
陳景寧:就是解決剛剛在講的,剛剛在說這個居家醫療,這些醫生願意出去之後,他現在在給付制度上,真的有誘因嗎?或者,他在他該被支持的這些落地生根的方法上面,是不是有得到幫助,是可以思考。 
 
陳信聰:不過,我們來看看這個其實是……一個是很不好的訊息,那一個是看起來有進步的訊息。不好的訊息是,其實那個……老人家過得很不舒服、不愉快、很痛苦,真的是很多很多。所以,我們看到有很多的悲劇就出現。 
 
另外一點呢,其實之前在機構是『養老院』啦齁,安養機構這一種其實長照比較不願意花更多的資源,因為其實政府其實都在推所謂的「在宅老化」,就不一定都要去跑到那個機構、去安養。可是,現在也決定對機構,長照會給予補助。 
 
我們先來看看「老老相殘」的問題,其實真的很嚴重。 
 
 
專題報導記者:救護人員緊急將傷者送往醫院,因為這一名74歲的吳姓老翁頭部遭到鐵鎚敲擊,大量失血。而聲稱動手的人是和老翁結髮多年的妻子。 個子瘦弱的陳姓婦人,和老翁一樣,已經74歲,當時她是自行請保全代為報案,說自己殺了人。警方趕到現場,吳姓老翁已經倒臥在床上,沒有生命跡象。急救之後,宣告不治。鄰居聽到消息,難以置信。 
 
鄰居(資料畫面):他們夫妻非常的好,不應該,他太太會做這種事。 
 
專題報導記者:警方調查發現,吳姓老翁有高血壓和糖尿病,年事已高,行動較為不方便,經常出入醫院,平時是和妻子、和女兒同住,還有一名兒子在外居住,老翁才剛從醫院返家,如今卻遭到殺害。 
 
士林分局文林所長 李宏聰 (資料畫面):加害人她是稱說,因為老先生有高血壓、糖尿病的病史,她無力再照顧,所以她才會持鈍器重擊被害人頭部。 
 
專題報導記者:陳姓婦人一再向警方聲稱,因為無力繼續照顧老翁,才會殺了枕邊人。像這樣「老老無力照顧」衍生的憾事,近幾年來,不時發生。在嘉義,也有老翁,獨自照顧不良於行的妻子十多年,疑似壓力過大,將妻子勒斃,再拿刀劃傷自己的手臂,最後失血過多死亡。2016年在桃園,則是有79歲的老婦人也因為照顧問題,持刀殺死久病的丈夫。 
 
 
社福團體表示,『老年人自理生活,已經不容易,還要背負老伴的照顧責任,體力和心理負荷格外沉重。』 陳景寧(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):步入到老年,本來就有面對到老人議題,老年自己老化的議題的壓力。可是,他在同時間,又要去承擔另外一個他的親人或配偶這樣子的長期照顧的負荷。其實,這個壓力是加乘的。 
 
 
專題報導記者:社福團體認為,老老照顧的家庭,必須要翻轉不願對外求助的觀念,懂得尋求社會資源,來分擔照顧工作。政府也應該廣設日間照顧,和全天候的照顧中心,來協助替代照顧,避免長照的家庭悲劇一再上演。 記者蔡蔡慧玲、邱福財台北報導。 
 
  74歲老婦人涉殺害久病丈夫 
  2018/10/17/記者蔡慧玲、邱福財/台北報導 
  https://news.pts.org.tw/article/410112 。 
 
 
陳信聰:不過,我們還是必須強調說,整個長照的問題是非常複雜,解決的問題也必須要非常非常的完整。不過,我們來看看這一部分其實還是一個進步啦齁。 
 
如果是住到安養機構的話,不管是護理之家、精神護理之家、老人福利機構、身心障礙機構等等的,只要入住滿九十天,當然要排富,這個排富是理所當然的啦齁。那重點是說,如果你符合這些條件,每一個人、每一年可以補助最高六萬元。那希望在今年(2019)可以補助五萬一千個人,希望啦齁,因為這個政策才剛剛上路。 這個政策是什麼? 
 
 
吳玉琴:這個政策其實在「長照2.0」在規劃的過程中,比較以社區跟居家為主軸,但是其實住在機構的很多的家屬也在抱怨『為什麼住在家裡的、居家、社區,都有補助?我住在機構,就一毛錢都沒有補助?』那確實是當時在財源……當然未確定的情況下,就會比較不敢來做這樣的財務規劃。但是,財源現在比較穩定下來,一年大概有三百三十億(元)左右,所以,衛福部其實這個政策也規劃快一年。所以,怎麼樣去針對我們剛剛提到有些分級的一個補助,讓真的住機構的家庭,也可以減少負擔。那這個政策推出來,大概受益的就是五萬一千多人,大概要編二十九億(元)左右的經費。 
 
陳信聰:啊這個是那種機構會幫我們申請,還是自己要去申請? 
 
吳玉琴:這個自己要提出申請,對。 
 
陳信聰:自己跟衛福部提申請? 
 
吳玉琴:對,相關的一個程序,是你可以跟政府提出這個……。 
 
陳信聰:也是打那個長照專線? 
 
吳玉琴:對,長照專線,真的是需要……,申請流程是,你要申請書,自己要提出申請書,也要有繳費單跟入住機構的契約書,然後寄給地方政府。 
 
陳信聰:了解。 
 
吳玉琴:由地方政府這邊來……。 
 
陳信聰:自己要去申請? 
 
吳玉琴:對。 
 
陳信聰:那如果現在住機構呢,政府每年可以補助你六萬元? 
 
吳玉琴:最多六萬。 
 
陳信聰:最多啦齁。 
 
吳玉琴:對,因為所得5%的大概是五萬四。 
 
陳信聰:了解。 
 
吳玉琴:那如果是12%的是四萬五千六。 
 
陳信聰:了解了解。 
 
吳玉琴:那這個部分,我剛剛提到……看到老老照顧的悲劇,真的很難過。所以,政府其實很期望大家有一件事情一定要記住,1966,當家裡有照顧需求的時候,拜託,打1966,因為各縣市的「照顧管理專員」會到家,去做評估。 
 
陳信聰:是。 
 
吳玉琴:不要讓自己一個人扛起所有照顧工作,壓垮了這個家庭。 
 
陳信聰:是是是,景寧姐,你怎麼看這個新的制度? 
 
陳景寧:我先講一個肯定啦,但是,還是有一個建議。就是……,肯定是說,我們終於政府看到了機構、民眾住機構這些人的需要,因為在……全國現在大概有80萬失能老人、失智老人家、身心障礙者,其中帶有兩成是屬於重度需求者。那這些重度需求者,說實在,他如果繼續住在家裡面,家裡的設備,包括三管病人、重癱的這些,還有重度失智老人,再來他的家庭照顧者大概都面臨快要崩潰的邊緣。所以,我們其實在接電話的時候,新手的照顧者,會給他很多的照顧安排指導資訊,其實到重度階段,打電話的這些資深照顧者,進來都是帶著求助跟……他……他在問我們一個問題,『我什麼時候可以放手?』到機構,可是,立刻面對一個問題,機構說實在,平均三到七萬元,所以,我剛剛看到了這個數字,我就在想說『那些走不出來的人,恐怕還是走不出來』 
 
 
陳信聰:三到七萬(元)是每個月? 
 
陳景寧:每個月。 
 
陳信聰:啊這個政府是最多每年給你六萬(元),這樣? 
 
陳景寧:對,當然他有一些扣除了,我今天要講的就是說,我覺得政府有一點奇怪的是,他常常在設計這些制度的時候,設計得滿複雜,今天好多記者打電話問我說『到底這個計算,怎麼算?』,我告訴你,我到現在還是看不太懂它的……。可是,我看起來它是跟「長照扣除額」綁在一起。 
 
但,家總的主張很簡單,我們現在有「長照四包錢」,這一包錢,從二到八級,補助一萬到三萬六千元左右。其實,我們就建議政府,你只要把機構選項納入就好了。 
 
   家總「照顧電視台」 特製節目傳遞長照資訊 
   2019/04/23/公視新聞/記者曹晏郡、陳信隆/台北報導 
   https://news.pts.org.tw/article/429754 。 
 
 
陳信聰:是。 
 
陳景寧:你讓家庭自主去選擇「我要怎麼去搭配、混搭」,甚至有時候你真的不要想「這些住機構的人就是一直住機構」,不是這樣的。 
 
陳信聰:是。 
 
陳景寧:他有時候可能會……幾個月住機構,幾個月會回到家裡。 
 
陳信聰:不要說入住滿九十天,才給錢這樣子? 
 
陳景寧:對,對,而且……就是……你要……應該把選擇權還給……,就像主持人剛剛講,家庭照顧安排是非常複雜,它隨著他的病情變化跟人力,一直在變動中,你政府沒有辦法去算這件事情。 
 
陳信聰:是。 
 
陳景寧:所以,到……。(本集節目結束) 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OnceInALifeTime 的頭像
    OnceInALifeTime

    簡單生活。

    OnceInALifeTi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