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新聞】蘇打綠用俏皮的叛逆 挑戰你的習慣
所謂「外行看熱鬧,內行看門道」,就蘇打綠的「朦朧詞」,記者對幾位音樂人進行了採訪。出乎意料,幾乎一致的讚賞聲撲面而來,更有樂評人指出:「蘇打綠,創作了配樂微博體時代!」
姚謙:「充滿逆向邏輯,又能自圓其說」
(台灣知名寫詞人、製作人、音樂經理人,代表詞作:李玟《好心情》、趙薇《一直下雨的星期天》、袁泉《孤獨的花朵》等600多首,斬獲無數「最佳作詞」獎項)
兩年前,在為袁泉全新EP《SHORT STAY1台北》收歌時,因為要找具有台北特色的作品,所以我通過蘇打綠經紀人向青峰邀歌,最後,專輯中的那首《等》就是他的創作。我一直很喜歡青峰的歌詞,在現在台北年輕一代音樂人中,他的詞最不一樣,有一點溫柔,又有一點俏皮的叛逆,不斷挑戰你的習慣,很吸引人。譬如,如果他要表達「雲是飄的」的意思,他可能會寫成「雲是跳的」,剛開始聽會不習慣,但仔細對照,你就會覺得有意思,「飄」和「跳」都可以用來形容雲的「動」,但顯然,後者更有味道。青峰的詞就是這樣,充滿了逆向邏輯,推敲之後,又能自圓其說。
在台灣新一代音樂人中,方文山的詞往往是在古書中找靈感,用古字做文章,體現出一種俠骨柔情的風格;而蘇打綠對新詩的理解最深刻,下的功夫也比較多,他們的詞可以看作是一種「新詩創作」。我個人覺得,蘇打綠和陳綺貞是目前台灣音樂人中,少數幾位歌詞中具有詩的韻味的創作型歌手,但陳綺貞偏向散文敘事法,而青峰則更跳躍,他的歌詞往往需要繞一個彎,重新定義後才能理解,但北島年輕時的詩不正是這樣嗎?對這樣反傳統,而又能給出一個合理解釋的歌詞,我是蠻欣賞的,而且,青峰的詞韻律感很好,輕重緩急恰到好處。
年輕人都有不服上一代人的「傳統」,在歌詞創作方面,特立獨行的蘇打綠給出了他們的新觀點,並且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認同,我覺得這對樂壇來說是一件特別好的事。
范立:「他們開創了『配樂微博式文體』」
(樂評人,代表詞作:譚詠麟《零磁場》)
對蘇打綠的歌詞,我蠻喜歡的,因為跳脫了上世紀80年代歌曲的固定韻節,以及過度押韻,顯得非常自由。他們是受網路影響很深的年輕一代,歌詞的表述很像現在流行的「微博」,描寫的是「一剎那間的情緒」和「此時此地此刻的狀態」,因而散發出一種很獨特的氣味,我把它稱之為「配樂微博式文體」。這種文體不講求宏大敘事,一般就是小情小調,往往追求意向的拼貼,文字能夠營造畫面,因此,歌詞常常可以被當作分鏡頭劇本來看。
其實,說到歌詞的意向拼貼,林夕在這方面算是很成功的詞人,但相對來說,他的用詞比較古典和主流;而另一位專家方文山,文風就改變了,相對口頭禪一些,或許是受日本動漫文化的影響,他的詞給人感覺更像是四格漫畫;而發展到了蘇打綠這一代,他們在用詞上幾乎沒有任何束縛,天馬行空,不再有制式化的語感,譬如《他夏了夏天》這個歌名,我第一眼看到就覺得很新穎,很文藝腔,有古代文法的痕跡,同時又很現代,盡管不理解含義,但不妨礙對這個歌名的喜歡。
歌詞作為一種文本是隨時代的變遷不斷進步的。在此之前,羅大佑比較偏向隱喻;李宗盛追求敘事;林夕則是將兩者結合起來,意向和象徵意義很強,但較之李宗盛的口語化,林夕更書面化;而方文山則更古典;蘇打綠則開創了一個新的語文時代,他們的歌詞未必是最好的,但這種探索絕對是有價值的。
我放在手機裡一直聽著的是蘇打綠的《小情歌》,印象最深刻的有那麼幾句:「我想我很適合當一個歌頌者」,「受不了看見你背影來到,寫下我度秒如年難捱的離騷」第一遍聽肯定覺得怪怪的,但仔細回味就覺得「離騷」用在這裡,真是個亮點,好像回到了五四時期新詩時代的用法。
其實,像陳綺貞.戴佩妮這樣的歌手,她們的歌詞中也有諸如這樣的表達,譬如「我要一個人呆呆的在浴缸裡,思考阮玲玉」,這或許是一種時髦方式的回潮吧。
陳耀川:「詞性錯置產生獨樹一幟」
(上騰娛樂總經理,台灣知名音樂製作人,代表詞作林志炫《單身情歌》、張信哲《信仰》。)
對蘇打綠的歌詞,有兩個極端的態度,喜歡的人很喜歡,不喜歡的人一點沒感覺。每一代人都有自己運用文字的獨特方式,相對來說,青峰的歌詞比較詩意,有種村上春樹的意味,常常利用文字的諧音、詞性的錯置等方式,產生獨樹一幟的表達方式,這絕對是青峰的創意所在。
音樂創作分為很多種。在我們那個年代寫歌的人分為兩類,一個是像我們這樣純粹站在幕後的音樂人,要抓住的是普羅大眾的心理需求;而另一類則是屬於原始的創作者,譬如羅大佑.李宗盛,他們的作品中有自己的思考和影子。
如今的蘇打綠肯定不是前者,也與後者有區別。他們的歌詞並不以通俗大眾的落點為期待點,文字不口語,但又不是文言文,而是充滿了詩意,不是詩情畫意的「詩」,而是如「詩」一般雅緻的力量,風格很獨特。
蘇打綠算得上是從非主流中竄出的「主流」!有意思的是蘇打綠常常在歌詞中把動詞錯置,譬如《他夏了夏天》這樣的歌名就是一例,他們會用很新的文字組合方式,讓白話文字透出深刻哲理,知道在歌詞的什麼地方畫龍點睛一下,就能起到眼睛一亮的效果,旋律和文字往往能營造出一個你很欣賞的氛圍,讓人感動。
這就是現在年輕一代音樂人的特點,個性更張揚,創作更有個性,他們不會受太多市場包袱的束縛,反正誰都知道,現在唱片市場也不好,不如索性掙脫枷鎖來創作。
蘇打綠的受追捧,我覺得還有一個原因,那就是現在人們欣賞音樂的平台在改變,從CD時代到了現場演出時代,像蘇打綠這樣的樂團與單人歌手不同,現場演出更有爆發力, 年輕歌迷會比較喜歡這種力道。
2009/11/9/新聞晨報/高磊
- Nov 09 Mon 2009 23:11
【新聞】蘇打綠用俏皮的叛逆 挑戰你的習慣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